日前,國際鋼鐵協會(WSA)發布了《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300萬噸以上)。入圍本次排名名單的鋼鐵企業共有100家,比2013年增加了9家。新增加的這9家鋼鐵企業,除美國AK鋼鐵公司、土耳其哈巴斯集團和瑞典奧托昆普鋼鐵公司外,其他6家都來自中國。
入圍該名單的100家鋼鐵企業,2014年合計粗鋼產量為12.04億噸(120403.8萬噸),比2013年入圍企業合計粗鋼產量增加4607.7萬噸,增長3.98%;入圍企業2014年合計粗鋼產量約占2014年世界粗鋼總量的72.31%,比2013年的70.22%增加了2.19個百分點。
入圍該名單的鋼鐵企業,其總部主要分布在亞、歐、美、非等六大洲的22個國家和地區。具體來看(見圖1),總部在亞洲地區的企業有65家,其中中國有53家、印度5家、日本4家、韓國3家;歐洲12家,其中歐盟9家(德國、盧森堡各2家),土耳其3家;獨聯體9家,其中俄羅斯6家、烏克蘭3家;北美洲6家,其中美國5家;南美洲4家,其中巴西3家;中東2家,其中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各1家;大洋洲1家(總部位于澳大利亞),非洲1家(總部位于埃及)。
第一梯隊“巨頭”有差異 河鋼“追趕”新日鐵住金
在本次排名中,位居前三甲的仍然是安賽樂米塔爾、新日鐵住金和河北鋼鐵集團。
安賽樂米塔爾2014年粗鋼產量為9808.8萬噸,占入圍企業2014年合計粗鋼產量的8.15%,占世界粗鋼總量的5.89%;新日鐵住金2014年粗鋼產量為4930.0萬噸,占入圍企業2014年粗鋼產量的4.09%,占世界粗鋼總量的2.96%;河北鋼鐵集團2014年粗鋼產量為4709.4萬噸,占入圍企業2014年粗鋼產量的3.91%,占世界粗鋼總量的2.83%。
從規模上看,安賽樂米塔爾的龐大“體量”,已經超越了新日鐵住金與河北鋼鐵集團之和。
雖然已是體量上遙遙領先其他企業的全球霸主,安賽樂米塔爾依然在規模上持續保持著增長態勢:其2014年粗鋼產量,在2013年增長2.63%的基礎上,繼續增長了2.07%。
相反,位居安賽樂米塔爾之后的新日鐵住金2014年粗鋼產量比2013年減少82.8萬噸,降低1.65%。與此同時,排名第三的河北鋼鐵集團2014年粗鋼產量達到4709.4萬噸,相比2013年增加130.8萬噸、增長2.86%。其與新日鐵住金的差距由2013年的434.2萬噸縮小到2014年的220.6萬噸。2015年,河北鋼鐵集團的粗鋼產量很有可能追平甚至超過新日鐵住金。
第二梯隊排名變化幅度小 中國鋼企平均單體規模減小
進入《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前十名的其他鋼鐵企業,與2013年上榜企業相同,只是排名順序略有變動。
其他進入前十名的鋼鐵企業中,寶鋼集團在整個排名中位列第4,未發生變化,其2014年粗鋼產量為4334.7萬噸。盡管從2011年以來,寶鋼集團的增長勢頭不是很明顯,甚至2014年粗鋼產量相比2013年還略有減少。但2015年以來,其在國內資本市場獲得杭鋼股份19.7%的股權,將原寧波鋼鐵數據納入杭鋼集團統計范圍等一系列動作顯示,寶鋼集團正在努力將包括杭鋼、寧鋼在內的浙江鋼鐵企業納入自己的版圖。如果這一努力成功,并且寧波鋼鐵近千萬噸的粗鋼產能得到最大程度釋放,則寶鋼集團很有可能在2015年底或2016年初超越河北鋼鐵集團甚至新日鐵住金,成為世界第二大規模鋼鐵企業。
順序變動最大的是武鋼集團。由于統計范圍有所調整(柳鋼2014年6月~12月份產量數據未納入武鋼集團),武鋼集團2014年的粗鋼產量相比2013年減少了625.8萬噸。受此影響,其2014年排名從2013年的第5位大幅下滑至第9位。
在排名名單中位列第5、6、7名的浦項制鐵、沙鋼集團、鞍鋼集團,其排名順序相比2013年都進步了1個位次,這主要由于武鋼集團的排位下滑。不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鋼鐵行業內部秩序的穩定,大型鋼鐵企業彼此間實力的均衡。
全球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這些企業中,2014年合計粗鋼產量為44417.3萬噸,占當年全球粗鋼總量的26.67%,合計粗鋼產量比2013年減少76.9萬噸,下降0.17%,占全球粗鋼總量的比重相比2013年下降0.31個百分點。在前10名中占據6個席位的中國企業,2014年合計粗鋼產量為22395.1萬噸,在前10名的粗鋼合計總量中占50.42%,這與2014年中國粗鋼產量占全球粗鋼總量的49.41%大體接近,但平均3732.5萬噸/家的單體規模和前10名4441.7萬噸/家的平均規模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與我國入圍前十的企業席位相對靠后、大多處于“3000萬噸”級別有關。此外,相比2013年,6家前10名中國企業的平均單體規模減少了89.1萬噸,下降了2.33%,單體規模下降幅度高出全球前10名企業平均規模下降2.16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當前鋼鐵行業極度困難情況下,中國鋼鐵企業尤其是大型鋼鐵企業并沒有太多的擴張沖動和收購行動,也不再像以往那樣通過單純的追求規模擴張來發展和壯大。
第三梯隊產能提高 致現代制鋼名次大幅上升
整體來看,進入《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前20位的鋼鐵企業,大多在2013年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這一陣營。這當中,勉強可以稱為“生面孔”的只有蒂森克虜伯。其2014年粗鋼產量從2013年的1250.0萬噸增長到1627.1萬噸,排名也從2013年的第28位攀升至第19位。
實際上,蒂森克虜伯曾經是全球粗鋼產量前20家企業中的“老人”,只是因為在2013財年中,為應對需求下滑困境,將其不銹鋼業務旗下的巴西和美國鋼廠出售之后,粗鋼產量大幅降低才退出前20名。但由于2014年數據又包括了所持HKM股份對應的產量,從而使2014年粗鋼產量同比增長3.2%,達到1627.1萬噸,并重新回到前20名陣營。
在前20名陣營中,塔塔集團、山鋼集團、蓋爾道集團、馬鞍山鋼鐵公司等4家鋼企的排名保持了2013年的水平,依然分別排在第11位、12位、16位、17位。排在第13位的紐柯鋼鐵公司,相比2013年升了1位;排在第14位的現代制鐵,2013年排在第18位,2014年上升了4位;排在第15位的美國鋼鐵公司,2013年時排第13位;排第18位的渤海鋼鐵集團,相比2013年下降了3位;排第20位的本溪鋼鐵集團,原本在2013年排第19位,由于蒂森克虜伯的回歸,2014年下降了1位。
從位次變動看,2014年回歸前20名陣營的蒂森克虜伯的位次變動幅度,在2014年排名企業中堪稱最大。盡管排名第33位的麥特投資控股公司(MetinvestHolding,烏克蘭)也變動了9位,但它是向下變動,而蒂森克虜伯則是向上變動。
位次變動幅度僅次于蒂森克虜伯的企業是韓國現代制鋼,其位次比2013年上升了4位?,F代制鋼之所以能實現大幅度的位次上升,是因為其新建高爐投產,粗鋼產量顯著增長,達到2057.6萬噸,相比2013年增加了327.3萬噸、增長了18.92%。這樣的增量和增幅,在入圍《2014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的企業中并不多見。也正因為這樣的增量,促使現代制鋼的排名從2013年的第18位大幅上升至第14位。
第四梯隊前50名入圍“門檻”大幅提高
將《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從前10名、前20名范圍放大到前50名來看,無論是第1名還是第50名,其2014年粗鋼產量都分別比2013年的第1名和第50名都高出200萬噸。這說明進入《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前50名的“門檻”較2013年有所提高。如果以2013年第50名的610.0萬噸為基點,《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前50名的“門檻”提高了32.79%。
入圍“門檻”的大幅提高,導致原本在《2013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前50名中擁有一席之地的部分企業,尤其是在《2013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中位列第21~50名的許多企業,出現了位次大幅下滑乃至被擠出前50名的局面。
進入《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前50名的企業,2014年合計粗鋼產量98418.40萬噸,與2013年的前50名企業同口徑相比,合計粗鋼產量增加1237.7萬噸,增長1.27%。同時,其單體平均規模達到1968.4萬噸/家,比2013年增加24.8萬噸/家,增長1.27%。這樣的增加量,對任何一家年粗鋼產量近2000萬噸的單個企業而言,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但在當前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如果全球粗鋼產量排名靠前的50家企業,每家粗鋼產量都增加24.8萬噸,還是會對市場造成一定壓力的。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在《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中位列前50名的鋼鐵企業,平均規模達到了1968.4萬噸/家。但實際上,這50家企業中,只有排名在前15名的企業在2014年的實際粗鋼產量達到并超過了1968.4萬噸;而從第16名到第50名的35家企業,2014年的實際粗鋼產量與1968.4萬噸的平均規模相比,都還有一定差距:其中排名第16名的蓋爾道集團,2014年的實際粗鋼產量為1900.0萬噸,比1968.4萬噸的平均規模大68.4萬噸;排第50名的中信泰富特鋼集團,2014年的實際粗鋼產量為793.0萬噸,比1968.4萬噸的平均規模小1175.4萬噸。
除此之外,還要指出的是,在《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中位列前50名的鋼鐵企業中,有11家企業的實際粗鋼產量不足1000萬噸,而它們中的7家企業都在中國。
產業集中度中國鋼鐵企業亟待提高
如果我們進一步將觀察范圍放大到《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名單中的所有企業,就會發現那些排名在第51~100名之間的企業,不僅未能接近到上文提及的粗鋼產量1000.0萬噸/年的水平,甚至還有相當部分企業位于年產粗鋼500.0萬噸以下水平———初步統計,這樣的企業有35家。而這35家企業里面,又有22家位于中國。這22家企業2014年合計粗鋼產量為7648.9萬噸,不及在整個排名中位列第3、4位的河北鋼鐵集團和寶鋼集團2014年粗鋼產量之和。
這說明,盡管中國鋼鐵企業數目眾多,并且在國際鋼鐵行業贏得了一定的地位,但從平均規???,還是和國際平均規模有一定差距;而且,這些數目眾多的企業,彼此之間在產量規模上也存在著較為懸殊的差距。它們當中,既有少數達到乃至超越國際平均規模的大型、超大型企業,又存在著數目眾多的小規模企業。
由于數目眾多的小規模企業存在,客觀上導致了中國鋼鐵產業市場集中度的低下。從《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和國際鋼鐵協會公布的相關材料看,全球幾個主要產鋼國家中,中國鋼鐵市場的CR10(行業集中度)值只有36.58,而韓國、巴西鋼鐵市場僅CR3的值就高達90.97、89.86;此外,日本、俄羅斯、印度、美國等國鋼鐵市場上的CR4值也分別達到了83.42、83.32、67.03、60.54(見表1)。由此可見,中國的鋼鐵工業是極端分散的作坊生產模式,而世界主要鋼鐵生產國大多是極高寡頭壟斷型的生產模式。
鋼鐵工業是一個典型的規模經濟型行業,其發展壯大要求較高的產業集中度作為前提條件,這是被國外鋼鐵強國的發展實踐所證明的。過去十幾年來,由于鋼鐵的需求不斷加大,鋼鐵工業利潤不斷攀升,導致小規模的鋼鐵企業大量增加。在“小規模鋼鐵企業”大量增加,我國鋼鐵工業集中度“穩步”下降,“去規?;?rdquo;趨勢不斷強化的同時,世界鋼鐵工業的集中度卻不斷上升。
盡管中國也擁有幾家規模龐大、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分量的大型鋼鐵企業,但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實力,能夠引領中國鋼鐵工業走向世界、形成具有多個產品比較優勢的企業還非常缺乏。
在當前鋼鐵產能嚴重過剩背景下,應當盡快健全和完善企業淘汰機制和退出機制,引導和推進不同類型、不同地區之間的企業重組,通過專業化和精細分工,促進優勢企業的發展。優勢企業也應抓住機遇,加快重組步伐,構建鋼鐵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