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國內造船企業想從國內鋼鐵企業中采購性價比高的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用鋼而不得,另一方面則是研發出了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用鋼的鋼鐵企業找不到客戶。對市場狀況的不了解和信息的不對稱,讓國內眾多船企和鋼企走在了兩條“平行線”上,難以找到“交點”。
針對這一問題,日前,在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召開的船舶與海洋工程高端用鋼研討會上,眾多與會專家和船企負責人普遍認為,在當前造船行業與鋼鐵行業都處于低位運行的市場形勢下,雙方應該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船企應及時將所需的鋼材品種信息反饋到鋼企,鋼企則應有針對性地加大研發力度,并做好物流、配送方面的服務,使雙方實現共贏。
產銷合作有待深化
作為造船大省、鋼鐵大省,山東省造船行業與鋼鐵行業在船舶與海工用鋼的研發、使用方面已經建立了長久的合作關系。早在2002年,山東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就曾經針對該省的船舶行業與鋼鐵行業之間的合作舉行過專門的研討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山東省內的鋼企與船企還專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抱團取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祥介紹,雖然山鋼集團成立之初正是國際金融危機對鋼材市場沖擊最嚴重的時期,不過,通過與船企的合作,山鋼集團在中高端船舶與海工用鋼研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36%的海工用鋼都來自山鋼集團,其供應量位居國內鋼企首位。目前,山鋼集團有4條中厚板生產線和3條型鋼生產線,完全能夠滿足國內船企在船舶與海工用鋼方面的需求。
“雖然鋼企和船企開展的合作很多,但是針對性不是特別強,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也需要進一步拓展和挖掘。”山東省國防科工辦船舶處調研員董文照表示。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急需海工平臺用高端H型鋼、T型鋼,在山東省內找不到能夠提供該型鋼的企業;而山鋼集團萊鋼有限公司生產出的船舶與海工平臺用高端H型鋼、T型鋼卻找不到客戶。
這就是典型的市場與需求脫節的問題。山東省國防科工辦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帶領船廠及船東實地考察了萊鋼的H型鋼,促成了雙方的合作。董文照表示,要想使兩個行業之間的合作更加有針對性,還得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這也意味著鋼企要積極主動地“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加強與船企的溝通交流,切實了解當前造船行業急需的鋼材品種,在研發方面與船企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才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發、生產工作。
瞄準市場急需鋼種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海洋用高強鋼的研究與應用,我國船舶及海工用鋼產能、質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來看,國內鋼企生產的船舶及海工用鋼基本能滿足大部分需求。以海工用鋼為例,其國產化率已達到90%以上。我國生產海洋工程用鋼的主要鋼企有寶鋼集團有限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濟鋼集團有限公司、南京鋼鐵集團和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等,其產品在厚度和強度方面已達到基本標準;EH36以下平臺用鋼已經完全實現國產化。面對這樣的現狀,要想占據主動,鋼企也必須有針對性地開拓高端船舶與海工用鋼市場。有專家指出,當前,普通船鋼市場已經飽和,競爭的激烈程度也非同一般,所以,鋼企必須瞄準當前市場急需的高端船舶與海工用鋼,力爭取得比較競爭優勢。
目前來看,在一些高性能、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船舶及海工用鋼方面,我國與日韓等國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往往因為焊接工藝不過關或材料自身要求較高,我國鋼企生產的355兆帕以上的高強度鋼很難通過船檢認證,致使實船應用量不大;船板表面麻點等質量問題時有發生,鋼板邊緣平整度、直線度不高,國產鋼板通常有至少10毫米的邊緣切割量。除了對材料利用率造成一定影響外,還多了一道切割加工工序,增加了加工成本。
據煙臺中集海工研究院副總經理騰瑤介紹,從各種海洋平臺類型來看,目前需求量最大、材料升級或國產化替代要求最多的是自升式平臺、半潛式平臺和導管架平臺用鋼。而隨著當前海洋平臺大型化、深水化,鉆井設備大型化,作業區域極端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海洋平臺用鋼也在朝著高強度、厚規格、良好低溫韌性、高耐腐蝕性能的方向發展。隨著海洋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普通的355兆帕和400兆帕級海洋平臺用鋼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提高強度對于平臺用鋼的減重、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屈服強度達到500~700兆帕甚至更高的900兆帕鋼材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
雖然高端船舶與海工用鋼的市場“看上去很美”,但是鋼企也是有苦難言。以海工用鋼為例,據統計,我國主要海工總裝制造企業每年交付量為30~40座,年均用鋼量僅為60萬~80萬噸。由于我國海工用鋼生產企業眾多,產業集中度低,這些訂單將分布在多家鋼企,而海工用鋼又具有多品種、小批量、交貨時間短的特點,各家鋼企海工用鋼產量都達不到規模效益,鋼企研發、生產難度較大,積極性不高。因此,我國船企不得不從國外進口高端船舶與海工用鋼。
合作更應有針對性
當前,我國船企正在開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工作,對高端船舶與海工用鋼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對我國鋼企來說,這是個難得的在高端船舶與海工用鋼領域實現突破的機會。因此,我國船企和鋼企之間必須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并將這種合作延伸到具體的項目上,真正在高端船舶與海工用鋼領域實現突破。比如,中集來福士就與寶鋼股份共同成立了中集-寶鋼材料應用聯合實驗室,不僅針對具體的項目進行高端海工用鋼的研發,還將合作領域延伸到了海洋平臺加工方式、切割精度及構件成型研究,海工用鋼行業標準的研究等。
山鋼股份副總經理、鋼鐵研究院院長孫衛華也表示,鋼企應該充分結合當前造船市場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對高端船舶與海工用鋼的研發力度。目前,山鋼集團專門成立了鋼鐵研究院,就是為了有效整合技術資源,進一步加快戰略性、前沿性產品技術,用戶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并通過市場紐帶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把研發重心前移至客戶,實現科技創新要素、企業生產要素與客戶需求的有機結合,在為客戶提供高端、高質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促進研發成果快速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
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東坡還建議,鋼企在鋼材的研發階段,包括在產品方向、組織設計、冶煉、鑄坯、軋制及熱處理等過程中,均應考慮產品使用過程中焊接所帶來的系列影響,深入、系統地研究解決方案。同日本及歐美相關企業相比,我國鋼企及焊材制造商對應用基礎性研究的投入相差較多,儲備技術可能較少。因此,鋼企今后應該高度重視引進焊接物理及化學冶金方面的人才,更關注所開發鋼材產品的焊接性能,提供更好的配套焊接工藝。
在海洋平臺用高強鋼方面,歐洲、美國對海洋平臺用高強鋼的研發和應用機制相對完善,標準化程度處于領先地位。目前,我國尚無專用的海洋平臺用鋼標準。對此,騰瑤建議,通過構建相對應的標準制定、修訂與實施機制,將鋼企和海工企業聯合起來,提高標準的適用性,充分發揮標準對海工用鋼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瞄準國際先進水平,鼓勵產學研用聯合開發新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加速國外先進標準向國內標準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