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鐵礦石供需失衡,礦價跌跌不休。普氏指數由年初的每噸130美元高位持續下行至6月末95美元,半年累計跌幅近30%。最近公布的國外礦山運營報告表明,FMG、力拓等主要礦山2014年擴產規模略超預期,礦山成本繼續壓縮。2015年全球鐵礦石供應過剩情況有增無減。后市看來,鐵礦石基本面長期依然偏空,礦價中長線仍處于下行通道。全球礦價下行,處于成本高位的國內礦山逐漸步入寒冬。
2014年四大礦山鐵礦石增量在1.3億噸左右,2015年這一增量將達到2億噸。雪上加霜的是,除了供給端的壓力外,國內鋼材需求暫時也難見起色。2014年1-6月,全國粗鋼產量增速僅有3%,遠低于2013年度7.5%的增速。
終端需求方面,盡管近期公布的6月宏觀數據溫和好轉,二季度GDP達到7.5%增長目標。但主要經濟硬指標,尤其是與鋼材最為相關的房地產增速依舊偏弱?;ù碳ぴ诙径燃邪l力后,下半年增長空間及資金情況令市場較為謹慎。上游低成本供應仍在擴張,下游國內需求疲弱,鐵礦石市場整體環境不容樂觀。2014年中旬,包括花旗、摩根在內的投行繼續下調未來礦價預期。
價格下跌,首先最受沖擊的必然是高成本供給。對比來看,包括力拓、必和必拓之類的主流澳礦到岸成本不到每噸60美元,而國內礦約50%的成本高于每噸100美元。
而國內產能規模和供給彈性差異決定了首先受沖擊的是中小民營礦,其次才是國有大礦。隨著礦價跌破100美元,市場也開始傳出國內礦減產的消息。以河北為例,當地中小礦山已經大面積停產,停產數量達到90%。不過,從統計局數據看,5月礦價跌破100美元之后,國內礦產量依然維持高速增長。6月國內礦產量環比增長8%,同比增長13%。國內礦總量不減反增可能是由兩方面原因導致。一是價格下跌到內礦減產存在一定時滯;二是產量較低的中小礦山減產,但國有大礦仍在增產。內礦減產惰性或為礦市帶來更多壓力。
國內礦山壓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價格優勢縮窄導致的國內礦市場份額縮小。另一點在于國內礦山不斷堆積的存貨風險。
外礦擠占內礦市場份額。低價外礦對國內礦的擠占首先體現在市場份額方面。盡管從配礦工藝、運輸半徑上講,內外礦之間并不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但伴隨內外價差的拉大,外礦低成本優勢愈加凸顯。根據Mysteel的樣本鋼廠數據測算,隨著上半年礦價走低,鋼廠對內礦配比量已由年初的30%降低至20%。而且在用礦的配比上,隨著FMG低品位礦的大規模投產,越來越多的鋼廠選擇性價比更高的低品位礦而減少62%高品位礦的使用。外礦中低品位擠占國內鐵精粉市場份額。
國內礦山存貨風險陡增。內礦份額擠占的所反映出來的另一個問題是礦山庫存的積壓,而礦山并不會在價格跌至成本線下后就立即停產。由于礦山停開工成本較低,當礦價低于成本線時,礦山一般選擇只開采不加工的模式等待市場復蘇。這一方式盡管避免了當期賬面虧損,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內礦庫存的大幅積壓。從樣本礦山庫存來看,2014年6月末,國內礦山庫存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0%。
除了國內礦山庫存堆積外,進口礦庫存也處于歷史性高位。今年上半年以來,鐵礦石港口庫存持續在億萬噸,鐵礦石整體庫存結構壓制價格難有反彈。
綜上,鐵礦石行業長期供過于求格局依然未有改變。上游擴產預期如期落地,國內需求暫難見起色。且季節性規律上講,下半年粗鋼產量低于上半年。礦價持續下跌中,處于全球成本線高位的國內礦山進入寒冬。低成本外礦正逐漸擠占國內礦市場份額,國內礦山庫存持續堆積。礦市熊途漫漫,國內礦山正在面臨生存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