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國企進行改革的目的盡管不同,但可以作為未來其它國企進行改革的參照。他表示,自本屆政府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以來,中國產業“走出去”的目的就很明顯,“這一目的的確立直接刺激了南北車合并以及那之后其它國企的重組整合”。
新一輪國企改革大戲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最新參演的則是煤炭“一哥”神華集團和中航工業集團。
“十一”國慶期間,神華集團負責人對媒體透露,集團正在制定相關改革方案,主要內容包括“以推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管理模式改革為方向,開展輕資產經營、混合所有制經濟等改革試點”。
而在國慶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中航工業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中航動力、中航動控和成發科技分別發布停牌公告,將就中航工業航空發動機相關資產進行重組整合。
這是繼招商局集團、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等多家央企發布改革方案后最新的兩個國企改革案例,這些事例預示著自9月13日《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發布后,國企改革正有序展開。
國企改革再發力
盡管多年來神華集團一直貴為煤炭界“龍頭老大”,但隨著近兩年煤價的斷崖式下跌,神華集團的日子并不好過,而行業的不景氣也將其推上了改革之路。
根據已經披露的信息顯示,神華集團本次的改革方案將包括加大清潔能源戰略實施力度,積極推動傳統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發展新能源、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和服務;推進集團管控體制改革,有效壓縮管理層級,實施分類管理分類考核,激發企業各層級的活力和動力;加快推進困難企業扭虧脫困改革;以市場化為導向,推進“三項制度”改革;開展輕資產經營、資產證券化、混合所有制經濟等改革試點;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重點解決干部作風和為官不為問題;推進科技創新改革,通過政策保障和制度激勵,提升企業創新力等一系列內容共計60條,因此該改革方案亦被外界稱為“神華改革60條”。
有煤炭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神華集團的改革方案說到底是進行傳統業務的改革,即對原有煤炭這一傳統業務進行壓縮,發展清潔能源,以此來實現扭虧為盈。
神華集團是近期最新一例提出將進行改革的央企。9月30日,中航工業集團對集團的航空發動機相關資產進行重組整合。
在《指導意見》還未發布的更早之前,招商局集團旗下招商地產即率先開始改革,改革方案為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擬換股吸收合并招商地產再上市。同時,招商局集團本身亦傳出與中國外運長航集團重組整合已成定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除去上述幾家已經在進行改革的央企外,還有包括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中船重工和中國船舶、21家涉房央企中的半數企業等在內都在進行新一輪改革。而除此之外,軍工、能源仍是最有希望進行央企改革的兩大領域。
樹立改革參照系
“雖然不同國企進行改革沒有什么關聯,但改革目的各有側重,且有一定規律可循。”10月9日,一券商研究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該研究員口中的“規律”的意思則是指不同時期,不同國企進行改革的目的盡管不同,但可以作為未來其它國企進行改革的參照。他表示,自本屆政府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以來,中國產業“走出去”的目的就很明顯,“這一目的的確立直接刺激了南北車合并以及那之后其它國企的重組整合”。
“作為中國‘走出去’的標志,南北車合并的目的就是去海外搶市場。”上述研究員認為,“這之后,包括中船重工和中國船舶、東風和一汽,中石化和中石油等一系列巨無霸央企將要合并的傳言,都是以南北車合并為藍本的,即通過整合國內的優質資產,減少內耗,提高海外競爭力。”
但對于此次神華集團的改革方案,該券商研究員認為,神華的改革是另一種類型。其解釋稱,神華作為國內煤炭業老大,在煤炭價格高漲的那些年日子過得很好,但近兩年煤炭價格暴跌后,集團業績一落千丈。
中國神華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17億元,同比下降45.6%。煤炭、發電、運輸、煤化工經營收益占比分別為28%、44%、26%和2%,發電收益超過煤炭。
“神華的改革將是整個能源業,包括石油、鋼鐵、稀有金屬等行業改革的指路人,通過壓縮原有傳統行業,發展清潔能源,并引入市場資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發展輕資產業務。在資產證券化方面,2014年,中國神華制定了2019年6月30日前啟動收購神華集團及下屬公司14項未上市資產的方案。這些也是《指導意見》中給出的改革方向。”上述研究員說。
對于地產行業的改革,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不同于軍工,地產業更多將在自身上進行改革,即通過做大做強自身來實現“另類”改革。
“不論是招商地產的改革,還是綠地借殼金豐投資完成資本化,亦或華僑城將推進實施內部合伙人制度,都是從企業自身入手,積極推進改革。”該人士解釋。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則認為,《指導意見》作為“頂層設計”只是為國企改革提供了一個方向,但核心文件尚未出臺。他表示,這也是多數央企還未公布改革方案的原因。李錦稱,在核心改革文件還未出臺之際,各個國企之間的改革只能根據自家情況和需要來制定,但整體的方案仍然“宜粗不宜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