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4.1億噸,同比下降1.3%,這也是粗鋼產量近20年來首次下降。
為徹底扭轉連連下滑的頹勢,中鋼協在日前召開的2015年第三次信息發布會上傳出信息,已將“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發展目標鎖定為化解產能過剩,進行大型結構性重組,遏制行業無序競爭,加大產品創新,促進綠色發展,鼓勵企業“走出去”。
“這其中,大型結構性重組勢在必行。如今鋼鐵行業太分散,企業間盲目、無序競爭。有的雖然表面上合并了,但在實際經營中并未進行有效整合。”在湖北某大型鋼鐵企業辦公室負責人李運明看來,結構性重組的推進過程雖將困難重重,但卻是化解產能過?,F狀的關鍵所在。
舉步維艱
數據顯示,2013年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7.1%,2014年下降3.29%,2015年上半年下降4.71%?;诖?,中鋼協判斷,繼2013年粗鋼達到表觀消費峰值年后,2014年很有可能是我國粗鋼產量進入峰值區的標志,市場需求大幅增長已經成為歷史。
進入2015年,鋼材價格下跌趨勢不但沒有減緩,反而加劇。今年以來,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降幅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降幅,持續突破有指數記錄以來的低點,目前已經跌破63點。
值得注意的是,鐵礦石價格與鋼材價格出現了明顯背離。礦價已由4月10日的46.84美元/噸,上漲到6月末的59.19美元/噸,漲幅高達26.4%,而同期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則下跌了10.2%。7月份以來,雖然鐵礦石價格出現了一波下跌行情,但是仍然不能抵消鋼材價格下跌的影響。
多重利空下,鋼鐵企業舉步維艱,主營業務虧損加劇。大中型鋼鐵企業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5萬億元,同比下降17.9%;主營業務虧損216.8億元,增虧167.68億元;虧損企業43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42.6%,虧損企業產量占會員企業鋼產量的36.8%。
李運明所在的鋼鐵企業也難以幸免。“此前產能的無序擴張,近年來國內鋼材需求的由盛轉衰,都在極大壓縮著鋼鐵企業目前的利潤空間。房地產、汽車、造船等作為鋼材消費的下游行業,目前都未明顯回暖。要想在短期內反轉業績,幾乎不可能。”他說。
在中鋼協常務副會長朱繼民看來,長期的低價格極大地損害了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目前,企業的運行情況較差,尤其是困難的企業越來越多,企業的現金流出現惡化,導致在創新上投入不足。
兩極分化
不過,也有部分鋼鐵生產與貿易企業從這一輪“哀嚎遍野”中成功逃離。“雖然供過于求的總形勢已定,但兩極分化會更加明顯。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貿易企業,都應該積極思變、著力轉型。”“我的鋼鐵網”研究部副經理、行業研究員楊華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上半年的“成績單”也顯示,鋼鐵業盈利前10名的企業合計盈利165.9億元,同比增長113.1%;虧損前10名的企業合計虧損139.7億元,同比增長152.3%。“縱觀盈利企業特點,一是生鐵制造成本較低、效益較好的企業降本增效力度越大(僅煉鋼生鐵制造成本一項,企業間的差距就高達500元/噸至900元/噸);二是勞動生產率高、效益較好的企業年人均產鋼普遍在800噸以上,部分企業年人均產鋼量在1000噸左右。勞動效率的高低也反映出企業的改革創新水平和管理效率。”朱繼民分析。
“目前來看,鋼鐵產能過剩短期不會消除。根據已透露的消息,‘十三五’規劃將把化解產能過剩作為一個關鍵點,這是制約鋼鐵行業健康發展的最突出問題,也是扭轉局勢的核心所在。”李運明表示。
朱繼民也認為,近期的化解產能任務主要是針對少數省區。但現在看,僅僅靠這樣化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國鋼鐵產能過剩非常嚴重。“這樣嚴重過剩的產能僅靠幾個地區有限的數量分幾年完成,遠遠解決不了問題。我認為,如果我們的開工率不能達到80%左右,那么行業擺脫困境幾乎沒有可能。所以,在化解產能過剩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出臺一些必要的行政措施,包括經濟措施。”
同時,大型結構性重組也被業內人士寄予厚望。“全國有逾500家鋼鐵生產企業,集中度實在太低,必須上升到行業結構的高度來進行重組,才能更快走出困境。”李運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