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11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6年理事(擴大)會議在京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張廣寧作了《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努力促進鋼鐵行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報告。
張廣寧在報告中指出:剛剛過去的2015年,我國經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鋼鐵行業發展階段出現了新的變化,由原來的增量發展階段向減量發展階段過渡,由原來的規模擴張階段向集約高效發展階段過渡,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
一是鋼鐵生產與消費進入峰值區,市場供大于求矛盾異常突出。從歷史數據看,2013年是粗鋼表觀消費峰值年,2014年是粗鋼產量峰值年。2013年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7.1%,2014年同比下降3.3%,2015年1-11月份粗鋼表觀消費量6.45億噸,同比下降5.5%,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進入峰值區的特征明顯,市場需求大幅增長已成歷史,今后若干年粗鋼表觀消費量將在一定區間內波動,總體呈緩慢下降趨勢。
二是鋼材價格過度下跌,難以通過降成本完全消化。國內市場鋼材價格已經連續多年下跌。2015年末鋼材綜合價格指數下跌至56.37點,同比下降32.16%。雖然鐵礦石價格大幅下降,但是遠不能彌補鋼材降價損失。2015年1-11月份進口鐵礦石平均價格每噸同比下降260元左右,折合噸鐵成本下降416元左右,而鋼材平均結算價格每噸同比下降794元,之間的差距難以通過降本措施完全消化。
三是鋼材出口增長,持續增長難度加大。1-11月份,我國凈出口鋼材折合粗鋼9390萬噸,同比增加2057萬噸。我國鋼材出口增長一方面是由于國際市場鋼材需求拉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鋼鐵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在不斷增強。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出口環境不斷變化,反傾銷案件多發,許多國家采取限制措施以及國內外價差逐步縮小,出口難度不斷增大。
四是全行業效益嚴重下滑,企業經營異常艱難。1-11月份,會員鋼鐵企業虧損531億元,虧損面50.5%,虧損企業產量占會員企業鋼產量的47.38%;盈利前10家企業合計盈利110.48億元,同比下降46.03%;虧損前10家企業合計虧損494.97億元,是上年同期虧損額的11.88倍,表現為盈利企業盈利能力下降,虧損企業虧損程度加劇,整體形勢進一步惡化。
面對如此嚴峻的行業形勢,廣大會員企業不等不靠,外拓市場,內降成本,苦練內功,發揮優勢,努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進市場開拓。很多企業學習寶鋼開展EVI、VAVE技術營銷服務,前期介入產品的開發、設計,提供定制化產品和服務,加快由生產商向生產服務商轉變步伐。沙鋼、普陽等企業緊密跟蹤市場形勢,準確把握品種、價格、庫存等市場信息,研判未來發展趨勢,超前把握市場節奏。
二是高度重視降本增效。寶鋼瞄準國際先進企業為預算標桿,努力尋找差距,聚焦改進點,在主要鋼鐵單元之間開展跨廠際同工序對標競賽,引導各單元生產經營和操作維護指標不斷優化提升。華菱、山鋼、太鋼、渤海鋼鐵開展全方位對標,動態找差距、系統推進挖潛創效。建龍集團通過“定目標分責任建機制”降本增效,前三季度創效超過20億元。
三是加大資金風險管控力度。
企業充分認識到資金鏈安全的重要性,采取各種措施保障資金安全。河鋼以“新增貸款為零”作為紅線,發揮集團化運作優勢,
實現了貸款規模、財務費用持續下降。沙鋼充分發揮財務公司綜合金融服務功能,創新融資手段,積極推進資本運作。
四是努力推動發展模式創新。
南鋼聚焦主業推進兩化深度融合開展智能制造,柳鋼打造優勢品牌和區域競爭力,鞍鋼著力打造智慧礦山,在礦山企業率先實現了“云計算”,促進了整體效率的革命性提升。立恒、建邦等鋼鐵企業開展區域合作,統一原燃料采購,采購價格互認,議價能力增強;陜晉川甘四省18家建筑鋼材企業自發成立協調機制,通過加強對標交流提升經濟技術指標,主動控產穩價抱團取暖,強化自律推動良性發展。
張廣寧認為,造成鋼鐵行業如此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表現最突出的,也是單靠企業自身無法解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市場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目前我國粗鋼產能約為12億噸,受發展慣性及前期新建產能逐步釋放影響,產能增加明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單位GDP對鋼材的消費強度將會進一步下降,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消費量將結束持續上升的趨勢,總體進入下降通道,產能、產量、需求嚴重失衡成為突出矛盾。
二是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
我國鋼材市場北材南運的問題仍然突出。1-11月份,會員企業鋼材產量中華北和東北地區產量占比接近50%,而當地消費量不足27%,華東和中南地區是鋼材凈流入地區。同時,品種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去年下半年以來,板材價格指數已經低于長材價格指數,12月末板材價格指數降至56.79點,同比下降33.27%,長材價格指數56.92點,同比下降31.18%,板材價格跌勢更猛,說明板材產能、產量過剩更為突出。一些高技術含量產品價格下降劇烈,熱軋板卷、冷軋薄板、鍍鋅板跌價幅度均高于普通鋼材,傳統的高附加值產品優勢盡失。
三是企業退出機制尚未建立。
近兩年出現了虧損嚴重的企業一度停產,有的企業想退出,但是企業退出通道沒有打通,退出機制沒有建立,退出政策仍然缺失,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考慮,仍要求企業維持生產;有的企業資金鏈已斷裂,成為了“僵尸企業”,仍然退不出去。
四是不公平的市場環境加重了惡性競爭。除缺乏有效的行業自律以外,企業反映最多的就是缺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主要表現在一些企業采購、銷售不開發票,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擾亂市場秩序;有些地區在環保、安全、質量、財稅、土地、用工等方面的執法尺度不一、行政監管不嚴,對假冒偽劣產品打擊力度不夠;有的地區明確要求使用本地鋼材,存在地方保護政策,影響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對于當前鋼鐵工業面臨的形勢,張廣寧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經濟走勢偏弱,國內經濟持續降速,結構調整逐步深入,對鋼鐵行業將產生深遠影響。要辯證地分析當前形勢,一方面經濟增長降速以及結構優化對鋼材的需求強度下降,對鋼材消費拉動作用減弱帶來的影響不可低估;另一方面我國近期7億噸左右的粗鋼表觀消費量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并且隨著“十三五”規劃以及《中國制造2025》的有效實施,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不僅對鋼材產品質量和檔次提升帶來了機遇,還將創造廣闊的新市場和新需求。鋼鐵行業仍然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只是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正在由過去加快發展速度的機遇轉變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正在由原來規模擴張的機遇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
鋼鐵行業要堅持創新、減量、協同、綠色、智能的發展理念。創新是解決鋼鐵行業發展動力問題。依靠規模擴張的發展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國內外發展環境,必須轉向依靠創新驅動,才能實現鋼鐵工業轉型升級。減量是解決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只有降低鋼鐵產能與產量規模,壓縮企業數量,規避過度生產和惡性競爭,鋼鐵企業才能走出當前困境。協同是解決上下游產業間利益分配問題。實現上下游產業間資源整合、利益共享。綠色是解決企業與城市、社會和諧共融問題。綠色循環低碳是發展方向,沒有綠色循環鋼鐵企業將沒有生存空間,更談不上發展,先進典型企業的經驗告訴我們鋼鐵企業完全可以與城市共融。智能是解決制造水平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問題。推進兩化深度融合,鋼鐵行業有希望率先邁入中高端制造水平。
張廣寧強調,鋼鐵行業要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
轉變發展方式,就要摒棄依靠投資驅動的發展方式,轉向依靠創新驅動發展。過去及當前企業主要通過投資新的產線來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產品結構,立足于現有產線實現品種結構優化升級的力度不夠,這實質上還是注重“量”的發展,還是鋪攤子上項目,而且當前龐大的產線投資還為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財務負擔。鋼鐵企業應立足現有裝備優勢,加大產品開發和應用推廣力度,鞏固并強化基于品種細分的市場優勢細分,突出本企業的品種特色和品種優勢。同時,要緊緊抓住《中國制造2025》將在鋼鐵產品需求結構、品種研發、智能化制造以及用戶服務等方面給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機遇,通過加大“產銷研用”的融合,更加貼近新市場,在產品調整的同時,調整客戶群。
轉變發展方式,就要摒棄依靠規模擴張的發展方式,轉向減量發展。鋼鐵企業依靠規模擴張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轉折性改變,今后的發展將是減量發展,既包括產能和產量的減量,也包括企業數量的減量。要通過市場倒逼、機制引導、法律約束、政府推動實現低效、無效產能有序退出,有效化解過剩產能矛盾;通過行業自律協調實現產能有序釋放,市場供需基本平衡;通過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以及打通企業退出通道,完善企業退出機制,實現企業數量減少。
轉變發展方式,就要改變單純依靠自身的發展方式,轉向產業鏈協同發展。當前鋼鐵全產業鏈運行出現問題,表明產業鏈結構調整勢在必行。產業鏈結構調整的實質是產業鏈上下游產業間資源和利益的整合,突出表現為鋼鐵行業從向下游要利潤轉變為與下游行業共享利潤?;诋a業鏈整合,鋼鐵企業要運用“互聯網+”來突破用戶個性需求多樣化與鋼鐵生產規模經濟相矛盾的瓶頸,促進用戶個性化需求與鋼鐵生產規模經濟的協調發展;改造鋼鐵產業鏈不僅體現為鋼鐵企業營銷模式的變革,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讓上下游產業間的大企業集團形成供應鏈關系,實現按需創新、按需生產、按需訂制物流方式,實現合作者間的共贏。
轉變發展方式,就要由鋼鐵產品制造商,轉向智能制造服務商。唯有向智能制造服務商轉型,才能支撐中國制造邁入中高端。從“制造”到“服務”,不僅是一個概念的轉變,更是發展方式的轉變,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要推進兩化深度融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制造高端服務;另一方面要有質量和品牌意識,能夠為客戶提供優質、穩定、滿足用戶個性化需要的產品,并通過產品設計與前期介入,為用戶提供專家式的深入服務和一體化的全面解決方案,挖掘產品最大價值。
轉變發展方式,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綠色發展。環保一票否決制也將成為“新常態”,鋼鐵企業要高度重視環保倒逼企業淘汰落后,不斷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從思想上樹立遵法、守法的意識,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加大環保資金、設施、技術等方面的投入,不心存僥幸,不踩“紅線”,不越“雷池”。